和气聚力校级案例|武汉大学附中:多语种教学遇上新高考——武大附中迎来新挑战与新契机

2022/05/30

每年3月,武大樱花如期盛开,珞珈山的花香常常顺着山风飘进武汉大学附属中学(下称“武大附中”)。在这所创建于1916年的高中校园里,学生在“终身教育,多元培养,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教育理念中茁壮成长。

作为武汉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武大附中的特色在于多语种教学。学生可以自由“打卡”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个小语种课程。在湖北省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之前,为了给学生多一次的选择机会,学校在英语课正常开设的基础上,每周还会安排四节小语种课程,并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未来学业规划,自由选择升学路径。

2018年,湖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3+1+2”模式,规定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考生在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5个小语种里任选1个语种),这成为武大附中多语种教学新的契机。

但在新契机背后,也对学校的教学教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不分文理,如何选科?走班教学,如何排课?时任高一年级教务主任的袁润强老师组织学校相关教师到改革先行区调研,研究湖北省高考改革政策,并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途径。经过多方比较后,学校与“好专业”合作,采购了新高考选科系统、智能排课系统等数字化工具,帮助学校实现选科统筹管理和高质高效排课。

选科统筹管理

3+1+2模式下,学生可选择的学科组合多达12种。有老师提出,为了便于管理,要避免一些“冷门组合”出现。袁润强表示,要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同时结合校情,利用“好专业”新高考选科系统开展多次预选工作并进行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学校教学资源可以满足12种选科组合开足开齐。最终,该校12种选科组合全部开放,这在武汉市的高中里十分少见。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科学地进行选择,学校还邀请“好专业”选科与生涯规划指导专家针对新高考政策、选科要素等内容进行介绍。袁润强说,学校仅高一期间就组织了十多次家校通气会、宣讲会和专家讲座,得到了家长们的充分肯定。

高质高效排课

选科组合开满、教研时间固定、部分教师课时不跨上下午等多种需求,使得学校教师和教室资源协调困难,再加上多语种教学,想要手动排出一张“不出错”的课表十分困难。

为了帮助教务老师减轻工作压力,实现高质高效排课,学校利用“好专业”智能排课系统辅助该项工作的开展。根据系统流程引导,教务老师在排课界面设置好排课需求、禁排条件等内容,系统就会进行自动预排。

“系统排课相较于我们手动排课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能够快速筛查出不同排课条件之间的矛盾点,我们再根据条件的优先级进行课时微调就可以了。整个排课工作一到两天就完成了,极大提升了排课效率”,教务老师说到。

利用智能系统协助开展选科、排课工作,不仅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有序畅通,也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次积极尝试。2022年,学校又与“好专业”再次合作,利用选修课系统协助学校开展科技实践课程和社团管理工作。

“袁老师,谢谢您在高一选科时的悉心指导,我很喜欢现在的专业……”前不久,袁润强收到2021届某高三毕业生发来的信息。袁润强说,“当老师最幸福的就是收到毕业生报喜的消息。为了获得这份幸福和喜悦,不管是我自己还是学校,都会一直秉承终身学习,多元培养的育人理念,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好专业”致力于用技术和数据驱动,针对新高考带来的教育教学变革及管理模式挑战,提供优质高效的解决方案和数字化产品,助力学校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相关文章推荐